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ESC2008]ESC热点——心脏影像学进展

方唯一 曲新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作者:  方唯一曲新凯   日期:2008/12/2 10:01: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近几年,无创性心脏影像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业已成为心脏科医生提高诊断率的重要手段。在德国慕尼黑刚刚闭幕的ESC年会上,更是将此作为热点加以讨论和交流。该次大会共有363个分场,其中73个涉及心脏影像学领域,探讨了心脏超声、核素、MRI、MSCT在心脏检查方面的进展。 此次探讨的热点包括了各项检查手段的技术进展,但更重要的是探讨了如何能更好地发挥既有检查手段的优势?如何合理地选择及联合利用既有的检查手段得到更全面、更精确的信息?

    近几年,无创性心脏影像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业已成为心脏科医生提高诊断率的重要手段。在德国慕尼黑刚刚闭幕的ESC年会上,更是将此作为热点加以讨论和交流。该次大会共有363个分场,其中73个涉及心脏影像学领域,探讨了心脏超声、核素、MRI、MSCT在心脏检查方面的进展。

    此次探讨的热点包括了各项检查手段的技术进展,但更重要的是探讨了如何能更好地发挥既有检查手段的优势?如何合理地选择及联合利用既有的检查手段得到更全面、更精确的信息?

    芬兰Turku大学Juhani Knuuti教授总结影像学领域的进展集中于两个趋势,技术进展和个性化医疗。

    首先,肯定了心脏超声作为心脏影像学检查首选手段的地位,超声领域的进步将集中在两方向:(1)发展更高级的超声系统、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目前的测量方式主观性很强,未来将应用自动组织识别系统自动测量,使测量更加客观化、更加精确;(2)普及便携式超声:携带方便,可床边操作,使超声检查像听诊器一样便利。

    其次,MSCT的进展使冠状动脉的非介入性精确诊断成为可能,其技术上的进展为双源CT的开发,这样两个系统彼此弥补,一个产生高质量的解剖学图像,另一个为心肌灌注及心肌功能评估,这样通过一次检查同时提供解剖学和功能学的数据。但在双源CT未普及前,现有的观点是如何发挥既有手段,通过优势互补,为心脏检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为此,荷兰Leiden大学医学中心Reiber教授提出图像融合技术(Image Fusion),该技术定义为在计算机图像上,将两个或多个相关图像的信息融合成一个单一图像,藉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比如,SPECT与CTA联合检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精确率:CTA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冠状动脉畸形和冠心病的无创检查手段,对于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可以用CTA来替代ECG、SPECT、负荷超声,甚至替代冠状动脉造影。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CTA与功能性检查手段(ECG、SPECT、负荷超声)的精确关系,因此,在冠心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中,首选解剖学手段(MSCT)还是功能性手段(ECG、SPECT、负荷超声)仍然存在争议。而血管的狭窄程度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如何,仍不能明确,所以,期望理想的检查手段能综合评估解剖和功能两方面。况且,MSCT的假阳性较高,尚不能完全替代冠状动脉造影。同时,“冠状动脉疾病”不等于“缺血性心脏病”,并非所有的冠状动脉疾病都能导致心肌缺血,对这些患者过度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可能是无效的;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能改善预后,但缺血性心脏病也可能没有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如果导致心肌灌注不良,则病变程度通常显著。CTCA发现>50%的狭窄病变中有不到一半的患者可能导致心肌灌注缺损,同时,血运重建治疗可能对没有心肌缺血的患者是无效的,甚至可能增加死亡率。另外,微循环障碍也可以导致心肌缺血,这些患者没有心外膜血管的狭窄性病变。因此,解剖和功能同时检测是一项更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同时评价血管和功能,这显示了图像融合技术的重要性。CTA联合SPECT检查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为CTA可见50%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同时MPI表现为相关区域的可恢复性灌注缺损。联合检查与CTA单独检查比较,敏感性均为96%,特异性分别为95%和63%。意大利的Danilo Neglia教授指出心脏图像融合技术可能是无创伤影像学检查的“策略武器”。

    另外,18-FDG PET与CT联合提供血管壁炎症信息;IVUS与CTA联合;根据CTA信息提供手术前策略;MRI提供心肌功能和存活性;MR的延迟增强灌注评价低电压区域,适用于室速消融治疗;MR血管成像和管壁成像评价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构成。这些图像融合技术将是未来影像学发展的方向,目前已经证实SPECT联合CTA检查是有效的,而其他融合技术还需要更多的经验总结。

    未来的医疗模式为个体化医疗,要针对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医疗方案,加上未来的检查和治疗费用提高,需要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精确评估。因此,对个性化检查提出了要求,分子影像学技术也许是个方向。而核素影像学尤其是PET,将在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定向靶治疗之间起到连接作用。也许,针对斑块、基因表达提供精确的成像将成为可能,同时,治疗领域也需要靶向检查加以指导。

    当然,检测手段的进展,也必然带来另一个问题,即费效比。技术的进步必然伴随着检查费用的提高,但是,新治疗方法的出现也必然带来治疗费用的大幅提高,况且,靶向治疗也需要更加精确的诊断,因此,总体而言,个性化检查手段仍然大大节省了医疗资源。

版面编辑:张家程



心脏影像学ESC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