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g)
2023年5月24-28日,“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The 17th Oriental Congress of Cardiology,OCC 2023)在上海世博中心盛大召开。在5月27日的心力衰竭论坛第六节—重塑经典中,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药物作用机制、预防猝死、疾病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
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预防进展
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杰孚教授首先进行了《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预防进展》的报告。杨教授指出:心力衰竭容易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合并电解质紊乱更容易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有效地抗心衰治疗(ARNI/ACEI/ARB、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受体阻断剂及SGLT2抑制剂等),改善心功能,是减少心律失常性猝死的有效措施;ⅠA及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不宜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利多卡因为Ⅱb类推荐(急性短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证实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猝死及总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对于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好,但不降低死亡率;尼非卡兰对室速及室颤复律的成功率与胺碘酮相当,但复律时间快于胺碘酮;除颤器(埋藏式、皮下、穿戴式及体外)是预防心衰猝死最有效的方式。
(15).jpe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点评总结道:关于心衰患者猝死的防治,在规范化治疗后应监测患者的病情是否好转,尤其是高危人群;药物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是唯一能减少猝死的;ICD的治疗一定是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对于缺血性心脏病一级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13).jpeg)
sGC刺激剂突破心衰治疗管理瓶颈
(10).jpeg)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黎励文教授对此话题进行了点评总结:过去通过对交感神经、RAAS抑制以及利钠肽系统的作用机理的认识,结合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2,SGLT-2)抑制剂的作用,共同构成了心衰的基本治疗方案。NO-sGC-cGMP通路的改善对于心肌重构以及血管顺应性的改变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心衰治疗中,仍要强调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对于可改善心脏重构作用的药物,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0).jpeg)
从机制到循证非奈利酮改善T2D相关CKD患者心血管结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介绍了《从机制到循证非奈利酮改善T2D相关CKD患者心血管结局》,针对心衰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的进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盐皮质激素受体(MR)过度活化导致的炎症纤维化是介导心血管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可引起MR过度活化,新型MRA非奈利酮直接阻断MR过度活化,填补T2D相关CKD中阻断MR过度活化的治疗空白;与传统甾体类MRA相比,新型MRA非奈利酮更完全抑制MR转录共调节因子的募集、受体选择性更好、无性激素相关不良反应、高钾血症发生率更低,为患者带来全新治疗选择。
(7).jpeg)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艾力曼·马合木提教授进行了总结说明:基于T2D相关CKD患者心衰的风险,钱教授讲述了导致心血管疾病进展的重要途径、炎症纤维化的机制,针对该作用机制的新型MRA通过抑制肾脏和心脏炎症纤维化,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以及该新型MRA改善糖尿病和肾心风险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
(6).jpeg)
从临床实践看早期联合治疗心衰的重要性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玲教授对于焦点话题《从临床实践看早期联合治疗心衰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白教授谈到,中国心衰患者基数大、预后不理想,延迟GDMT导致死亡率明显增加,早期干预是治疗的关键;ESC及ACC心衰指南推荐维立西呱用于在ACEI(或ARNI),β受体阻滞剂和MRA治疗基础上仍发生心衰加重的NYHA Ⅱ-Ⅳ患者,以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心衰住院后易损期发生再住院和死亡风险高,是优化药物改善预后的关键时期,VICTORIA研究亚组分析提示心衰治疗越早干预、获益越大,推荐出院前院内启用维立西呱以减少事件发生。
(5).jpe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解玉水教授简明扼要地点评总结道:早期干预、多靶点的药物联合干预,可以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5).jpeg)
心衰患者利尿剂的合理使用以及电解质管理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黎励文教授阐述了《心衰患者利尿剂的合理使用以及电解质管理》方面的话题。利尿剂是治疗心衰的重要基石,对于有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利尿剂是唯一能充分控制和有效消除液体潴留的药物,是心衰标准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利尿剂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利尿剂导致的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是心衰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门冬氨酸钾镁是唯一可同时补充钾镁离子的电解质补充剂,补钾量适中,适合长期服用,且胃肠道刺激反应更少见,可帮助心衰患者实现更多获益。
(4).jpeg)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韩薇教授在总结中谈到,容量管理和利尿剂,无论是对于急性心衰、慢性心衰、HFpEF,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利尿剂引起的主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等,黎教授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尤其强调了个体化精准化的电解质管理,对于保证心衰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3).jpeg)
.jpeg)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