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评析新观点,论说新动向。2023年1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ORBITA-2研究显示,在很少或不服用抗心绞痛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PCI治疗可以改善心绞痛症状。这一结果的发布会对临床实践带来什么影响?本期我们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蒋峻教授对此进行深入解读与探讨。
01 NEJM:CRT-D治疗心衰,生存获益长达14年!
.png)
2010年原文: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009540
2023年原文: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04542?query=featured_home
02 Nature子刊:中国原创成果或让“永久”心脏起搏器成为现实!
.png)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4510-6
03 JACC:Lp(a)致动脉粥样硬化约为LDL的6.6倍!
.png)
1月15日,JACC杂志发表一项基于载脂蛋白B的遗传分析提示,Lp(a)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大约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6.6倍。研究者从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数据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确定了两组单核苷酸多态性簇,其中一组包含107个与Lp(a)质量浓度相关的变异,另一组包含143个与LDL浓度相关的变异,评估载脂蛋白B中遗传预测的变异与冠心病风险之前的关系。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载脂蛋白B中Lp(a)每升高50 nmol/L,冠心病风险增加28%,而载脂蛋白B中LDL每升高50 nmol/L,冠心病风险仅增加4%。使用多基因评分对受试者进行分级后,与LDL相比,载脂蛋白B中Lp(a)每升高50 nmol/L,冠心病的风险更高(HR:1.47 vs. 1.04)。
原文链接:
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c.2023.10.039
04 EHJ:CHIP突变与房颤进展深度关联?
.png)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eurheartj/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eurheartj/ehad869/7564689?redirectedFrom=fulltext
05 EHJ:EuroSMR评分,M-TEER患者1年生存预测神器?
.png)
二尖瓣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M-TEER)的风险分层,对重度继发性二尖瓣反流(SMR)患者的治疗决策至关重要。1月19日,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发表一项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一项人工智能衍生的风险评分——EuroSMR评分,用于预测SMR患者接受M-TEER的1年结局。该评分基于18项临床、超声心动图、实验室和药物参数,可以更好地识别存活和死亡患者(HR=4.3,P<0.001),且优于验证队列中既定的风险评分。1年死亡率的预测范围为<5%~>70%(AUC=0.789),包括识别极端风险人群(整个队列的2.6%),该人群存活超过1年的可能性极低(HR=6.5,P<0.001)。EuroSMR风险评分最高的前5%患者在1年随访中的死亡率为72.7%,死亡或未有临床改善的发生率为83.2%。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eurheartj/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eurheartj/ehad871/7577904?redirectedFrom=fulltext
06 JAMA Cardiology:贝派地酸可减轻心血管事件总负担
.png)
原文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cardiology/article-abstract/2813647
07 Circulation:Piezo1/IL-6神经源性炎症调控梗死后心室重构
.png)
1月18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野、何淑芳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胡霁团队合作在Circulation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聚焦心脏感觉神经元胞体所在的胸段背根神经节(TDRG)中的Piezo1通道,阐明了Piezo1/IL-6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级联反应促进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全新神经免疫机制。研究发现胸段背根神经节中Piezo1的表达水平在梗死后心室重构过程中显著增加,与疾病程度具有很强相关性。此外,研究者还利用RNA干扰、神经特异性敲除、鞘内给予中和抗体等手段,阻断TDRG中Piezo1/IL-6信号转导环节,发现可抑制心脏IL-6/STAT3炎症信号,改善梗死后心室重构,为防治梗死后心室重构或心力衰竭提供了新的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abs/10.1161/CIRCULATIONAHA.123.065390
行业心动态
01 ASE发布人工瓣膜功能影像学评估指南
近日,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发布人工瓣膜功能影像学评估指南,阐述了经食道超声、心脏CT和心脏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在评估人工瓣膜结构、功能和反流中的作用。指南指出,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可以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瓣膜功能障碍、心内膜炎和血栓,建议对植入人工瓣膜的患者心腔、收缩和舒张功能、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进行标准化检测。此外,指南还针对人工瓣膜的一般注意事项、人工主动脉瓣、人工二尖瓣、人工肺动脉瓣、人工三尖瓣以及冠心病人群人工瓣膜的评估等内容给出详细诊疗建议。
原文链接:
https://www.onlinejase.com/article/S0894-7317(23)00533-3/fulltext
02 CIED患者如何进行心血管磁共振检查?
心脏磁共振(CMR)检查可能会影响起搏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等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的功能。近日,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CMR)发布专家共识,针对植入CIED患者的CMR检查提出了建议。共识梳理了关于CIED患者接受CMR检查的安全性证据,指出CIED患者CMR的非电生理相关适应证包括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的评估、新发心衰症状和浸润性疾病的评估以及血管成像,电生理适应证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此外,共识还对CIED患者的替代成像方式、儿童患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97664724009864
03 AHA科学声明:成人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Hypertension杂志发布有关成人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科学声明,详细阐述了体位性低血压的流行病学、高血压治疗对其影响、筛查和诊断、成人高血压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管理等内容。声明指出,白大衣效应、夜间高血压和晨间低血压是体位性低血压常见的模式,对比不同类型降压药发现,外周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中枢交感神经阻滞剂与体位性低血压相关,管理体位性低血压应充分了解其模式、触发因素和原因、优化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特异性药物治疗。
原文链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abs/10.1161/HYP.0000000000000236
04 全球首个可吸入式心脏修复药物诞生
近日,来自意大利和德国的学者利用纳米技术,将含有模拟肽的钙磷酸盐纳米粒子(CaP-MP)嵌入到可吸入的干粉微粒(dpCaP-MP)中,研发出可吸入式心脏修复药物LungToHeartNIM,用于治疗心力衰竭。该药物的首个动物模型实验结果在JACC杂志上发表,结果显示,具有心力衰竭的受试猪在接受低剂量LungToHeartNIM治疗2周后,心脏收缩功能和纤维化得到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约17%,且耐受性良好。这是首次在与临床相关的大型动物心力衰竭模型中,证明了靶向钙通道的肽类调节的有效性。
原文链接:
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c.2023.10.029
05 首款球囊型PFA消融导管开启临床研究
近日,首款球囊型脉冲场消融导管Volt PFA开启临床研究,旨在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Volt PFA只需一次消融就能实现肺静脉隔离,消融导管远端是一个球囊,并且贴合8个消融带状电极,可以与肺静脉前庭紧密结合,从而实现精准消融。此外,该消融导管还具有独特的定位、操作和转向,可以为医生提供更清晰的指示,进一步改善与目标心脏组织的接触。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