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CCIF 2021丨悠悠廿四载,此刻正芳华——大会主席霍勇教授专访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21/5/8 15:43:16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第二十四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 2021)于4月23~25日在苏州盛大召开!CCIF 2021是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召开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心血管领域全国性学术会议,全国各地3000余名心血管医护人员相聚姑苏,另有近55 000名参会者(含境外5个国家37个城市)共聚云端。

    编者按:第二十四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 2021)于4月23~25日在苏州盛大召开!CCIF 2021是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召开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心血管领域全国性学术会议,全国各地3000余名心血管医护人员相聚姑苏,另有近55 000名参会者(含境外5个国家37个城市)共聚云端,《国际循环》现场特邀采访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回顾二十四载春秋,筑梦更美未来。
 
图片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
 
 
    国环:作为大会主席,请您回顾一下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的发展历程?

    霍勇教授: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一直以来秉承“再普及、再规范、再提高”的学术宗旨,至今已成功举办24届,论坛以引进、普及、规范和提高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新理念、新技术为己任,着眼于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治体系建设,用以推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在各个层面的发展,从各种介入技术的普及到不同层级的医院推广。在推广介入技术的同时,也同时推动着围手术期药物管理体系和医学模式的创新。
 
图片
 
    回顾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二十五年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侧重于技术的引进,掌握技术,同时使更多的人能够掌握“好”技术;第二个阶段,侧重于技术的规范和进一步研究提高;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最近几年,我们在探索如何创造新的科学高效、先进的医疗模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比如说胸痛中心。
 
    第三个阶段实际上是把技术植入体系,将医疗体系建设在掌握好的、规范的、普及的技术的基础上,使体系更有作为、更加高效。这三个阶段不仅是介入心脏病学论坛的发展,也是心血管学科发展、医学发展的必然。
 
    国环:近年来,中国大陆冠心病介入治疗取得的成绩有哪些?体现在哪些方面?

    霍勇教授:自1983年国内实施第一例始,迄今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已经走过了39个春秋。通过数据我们能看到PCI例数的迅速增加,从2009年开始,至今每年都保持着10%~25%的增长,且不仅限于东部相对发达的省份,西部地区亦然。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冠心病介入治疗最多的国家。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PCI治疗例数超过100万例,尽管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总例数略有减少,但总体来讲在疫情后,尤其是最近几个月,介入治疗手术的例数仍然较2019年同期有所增加。
 

图片

 
2009-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PCI治疗例数
 
图片
2010-2020年PCI病例数增长率
 
    冠心病介入治疗例数的增加,意味着我国介入治疗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高,同时随着技术的普及、规范,随着医疗保障体系越来越健全,同时高值耗材国家带量采购,越来越多的病人能够得到手术的机会。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增加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加强调要“高质量的发展”。在技术应用、医学模式、医疗体系方面“做加法”,“做减法”,“促创新”,“建体系”。
 
    对获益大的病人,如心肌梗死患者、高危重症病人“做加法”,而对于稳定的、低危的病人“做减法”,建立有效的危险分层、行功能学评价、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精准的PCI。在手术技术和器械创新方面我们要“促创新”,要做出中国的模式、中国的发展道路。
 
    同时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移,建立胸痛中心-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技术需要配合好的制度体系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建体系”不仅能使急诊的病人得到更好的救治,也能使院外的病人更及时到达医院,得到有效救治,救治成功的病人出院后得到更长期管理。建立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医疗服务,实现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实现从急救到预防,从急病到慢病的延伸。
 
    环:胸痛中心建设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提供良好助力,请介绍一下基层胸痛中心的建设情况,如何使其更规范完善?

    霍勇教授:“胸痛中心”是我们国家创新性建立的科学先进的、高效的医疗模式。我国胸痛中心经历了10年的发展,已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推动、医疗机构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模式,并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尤其在最近5年,我们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了一整套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和实施的标准,胸痛中心体系化建设日臻完善。其中包括胸痛中心的认证,胸痛中心质控等,这些工作的成果直接地反映在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胸痛中心所救治的病人死亡率大大降低,救治效果、救治效率得到极大的改善,且在院前急救联动,院后患者管理方面都实现了很大的突破。
 
    但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胸痛中心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或者说目前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还有待缩短,患者出院后长期规范化二级预防用药的比例还很低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逐步增加基层中心的比例,新一批认证的二级医院胸痛中心占2/3,标准版占1/3,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二级医院加入。
 

图片

全国注册医院数(图片来源:中国胸痛中心总部)
 
    “胸痛中心”甚至还往下延伸到更基层,建设“胸痛救治单元”。胸痛救治单元解决的是两个“一公里”的问题:一是解决基层、社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识别和早期救治、转运,也称为胸痛救治的“第一公里”。二是基于基层救治网络的打通,患者存活几率更高,因此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医院、卫生院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救治后慢病管理,实现慢病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将胸痛救治的“第一公里”延续到慢病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有效的联动,实现急救和慢病管理、救治和预防的转化。胸痛中心未来的建设方向必然是越来越下沉,与基层和民众建立越来越有效的联动。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刘超颖


霍勇教授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