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OCC2008]室间隔缺损的个体化介入治疗 崔洁

崔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作者:  崔洁   日期:2008/6/19 10:55: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和潘翠珍教授从不同角度就VSD封堵的个体化方案进行了介绍。


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和潘翠珍教授从不同角度就VSD封堵的个体化方案进行了介绍。

 VSD解剖特征个体差异大,毗邻结构复杂,具一定挑战性。根据部位及形态特点,VSD主要分为膜周部(占75~80%,单纯膜部、嵴下及隔瓣后)、漏斗部(嵴内和干下型)及肌部三大类型,其中膜周部VSD是介入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技术成熟的中心也可对形态结构适合介入的漏斗部和肌部VSD进行封堵治疗。

 虽然膜周部VSD的介入操作技术相对成熟,但对筛孔型、瘤样、管状以及受临近纤维结构影响的特殊类型膜周部VSD缺的封堵术仍需谨慎。术前和术中准确评价其解剖特征,并个体化选择封堵器材,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潘教授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三维彩色血流成像等最新技术,结合常规二维和彩色超声心动图,展示了多方位精确观察VSD及其毗邻结构特征对封堵治疗的指导作用。

 周教授对漏斗部VSD介入指征归纳如下:VSD<8 mm、无明显主动脉瓣脱垂、主动脉瓣环发育良好、肺动脉瓣环处有明显残端。符合此种类型的VSD,可选择偏心封堵器特别是零偏心封堵器。漏斗部室缺介入操作成功的判定标准包括无残余分流、对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无影响、不影响右室流出道和左室流出道的血流动力学、不影响传导系统。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周达新潘翠珍VSD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