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血压变异性和靶器官损害是否存在关联?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6/6/16 13:12:46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血压变异性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在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脉搏波速度(PWV)、缺血性脑卒中等领域都有可喜的进展。ESH第26届年中,血压变异度的相关会议和话题讨论更是火爆,G. Schillaci教授的主旨演讲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并在会后接受了《国际循环》记者的采访。

  编者按:血压变异性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在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脉搏波速度(PWV)、缺血性脑卒中等领域都有可喜的进展。ESH第26届年中,血压变异度的相关会议和话题讨论更是火爆,G. Schillaci教授的主旨演讲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并在会后接受了《国际循环》记者的采访。


G. Schillaci教授  意大利Perugia大学医学院


  血压变异性
  任何的刺激都会引起血压的波动,正如Sciplone 所描述的那样“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跟病人说话、让病人朗读、或突然看着他,甚至一声突发的噪音、街道上的一辆马车奔驰而过、远处传来的一声吼叫都会引起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然而,复杂的是同样的诱因作用下并不一定引起高血压患者血压相同的波动”。也就是说,血压具有复杂的变异性。
  血压变异性包括许多内容,在研究中最常应用的有: 随诊血压间的变异性(不稳定性), 血压的季节变异性、昼夜节律变异性(日间血压与夜间血压的变异性)和亚昼夜节律变异性,也称之为短节律变异性或心跳波动间血压变异性。
  众所周知,血压的正常昼夜节律特点是夜间睡眠时心率下降,血压随之降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描绘的血压曲线日间血压高为“杓柄”,夜间血压低为“杓底”,故将血压的这种昼夜节律特点称之为“杓型血压”。 而在一些高血压患者则失去此昼夜节律变异性,夜间睡眠时心率下降,但血压不随之降低,甚至反而比白天血压还高,称之为“非杓型高血压”或“反杓型高血压”。
  目前的研究数据
  Verdecchia P及Schillaci G按照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异性,把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型高血压”组及“非杓型高血压”组,发现心肌重构和心律失常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杓型高血压”组的左室心肌质量显著小于“非杓型高血压”组; 同样,与“非杓型高血压”组相比,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非杓型高血压”组显著地增高。
  PIUMA 研究入选1392例,设正常血压,白大褂高血压,杓型高血压及非杓型高血压四组,共随访3.2年, 研究结果显示,正常血压组与白大褂高血压组的心血管疾病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杓型高血压组及杓型高血压组,并且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反,非杓型高血压组的心血管疾病生存率最低,杓型高血压组次之,而且,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非杓型高血压组心血管疾病生存率显著低于勺型高血压组。
  PIUMA 研究对夜间血压降低与心血管事件终点进一步分析研究,共入选3012例,分为杓型高血压组、极度杓型高血压组、非杓型高血压组及反杓型高血压四组,随访8.4年,结果显示反杓型高血压四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高,非杓型高血压组次之,杓型高血压组与极度勺型高血压组发生率最低。
  同样,入选平均年龄大于60岁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808例, 随访4.4年的SYST-EUR研究则表明,心血管终点事件随着收缩压增高及日间血压与夜间血压比值的增高而显著性增高。
  荟集APTH、SYST-EUR、OVA、1 Care 4个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夜间血压增高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显著高于日间血压增高组,而且亚组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夜间舒张压增高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显著高于夜间收缩压的增高组。由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血压的正常的昼夜节律变异性,对减少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损害血压的正常昼夜节律变异性的因素有哪些呢?目前研究表明:日间活动量减少、睡眠质量降低、睡眠时呼吸节律紊乱、直立性低血压、严重的高血压(III级及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种族如黑色人种、年龄以及人为的定义白天与夜晚的时间均能够影响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
  高血压患者的短期血压变异性和多器官损伤
  除了对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异性的研究之外,Leoncini G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利用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血压的变化,分析了血压亚昼夜节律变异性与左室心肌质量、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内生肌酐清除率、24小时尿白蛋白排出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压亚昼夜节律变异性异常增大对多个靶器管的损害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发现血压亚昼夜节律变异性与血管炎性因子如超敏C反应蛋白、E-选择素等具有密切相关性。血压亚昼夜节律变异性越大,血清中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E-选择素等越高,提示了血压短节律变异性与血管炎性反应、内皮损伤之间内在的影响机制。
  PIUMA 研究还对血压亚昼夜节律变异性与心血管事件终点之间的关系做了细致的分析,入选的高血压患者根据收缩压间的标准差分为高收缩压变异性组和低收缩压变异性组,研究结果发现,高收缩压变异性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性高于低收缩压变异性组。揭示了血压亚昼夜节律变异性与心血管事件终点之间的关系;即变异性越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
  此外,早在1997年Parati G的研究就发现心跳波动间血压变异性与心脏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心跳波动间血压变异性越大,心脏左室质量指数越高。提示了心跳波动间血压变异性在心肌肥厚、心肌重构中的作用。
  小结
  当然,血压变异性的研究正逐步深入,研究涉猎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在血压变异性与脉搏波速度(PWV)、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等领域都有可喜的研究。同时,在方法学上也日趋科学和完善,研究的结果鼓舞人心,揭示了血压变异性在高血压病的发展及预后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为高血压的治疗的个体化、精准化奠定理论基础。这必将为进一步减少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做出杰出贡献。

版面编辑:zhangshuo



ESH2016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