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CIT2016】新型支架置入技巧的优化与影像学选择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6/3/28 10:14:02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今天下午,在CIT 2016“学术专题研讨会 心血管无创影像”专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进行了“冠脉CT的应用新进展”专题报告。《国际循环》就此话题以及新型支架置入技巧的优化对陈教授进行了采访。

  今天下午,在CIT 2016“学术专题研讨会  心血管无创影像”专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进行了“冠脉CT的应用新进展”专题报告。《国际循环》就此话题以及新型支架置入技巧的优化对陈教授进行了采访。

  BVS置入优化的技巧

  生物可吸收支架(BVS)是冠状动脉介入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创新技术,到目前为止,其与已有的金属支架的释放在操作和病例选择上有所不同。精确地将支架置入患者的冠状动脉,对于BVS置入来说,在对病变的预扩张、钙化情况的处理、对斑块负荷的改变、对斑块形态学的评估等方面有一定的细节要求。因此,前期对斑块的预评估和预处理都很重要,比如,从病变近端至起始端,斑块特性、直径大小、弯曲性以及钙化程度、病变部位是否有分叉等情况的评估和处理。BVS是高分子材料,其针对现有的最新一代金属支架的不同之处在于,BVS支架的壁略厚,与最好的金属支架的壁相比,还是厚了很多。因此,BVS对有些血管壁的边支以及后处理的选择是有影响的。如果金属支架置入后贴壁不良,或选择的支架偏小,可通过高压(可以达到20个大气压)的后扩张球囊来弥补前期在支架选择和支架释放、支架的斑块准备方面的缺憾,而BVS需在真正释放支架前,将病变评价得更精准,支架选择得更精确,释放得更好。这可能是其不同之处。

  陈教授认为,未来在BVS的优化方面,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可能会帮助我们解决对病变的准备情况、斑块评估情况以及血管特性、即刻支架释放之后其与管腔的关系等问题,以保证短期和长期的BVS置入后的预后。

  冠状动脉CT应用的新进展

  目前,在冠状动脉诊断学中,陈教授认为在临床上CT完全可以替代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提供如下信息:一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二是钙化程度,是否有心肌桥,以及是否有异常的解剖形态。现在的CT基本可以解决这类问题。最早的16排CT时,大部分评价的是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如何。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与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程度、发病率和患病情况以及事件是有关联的。后来的64排CT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上都有提高,从单纯的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发展到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因此,基本上也可评价冠状动脉的解剖学。除此之外,现在也用于斑块特性即斑块稳定性的评估。腔内影像技术OCT在评估斑块稳定性方面作了很多工作,CT目前也在迎头赶上。比如,与IVUS、OCT、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之后发现,冠状动脉CT的不稳定斑块的特性之一,是在斑块附近有点状钙化、有正性重构、有低密度的CT值等,这些也能提示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特性。最后,CT在临床上的应用为一站式应用,即我们不仅能评价解剖学特征,同时还能评估冠状动脉的心肌灌注即功能,一次的CT扫描,就有可能完成解剖情况、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以及狭窄所造成的心肌灌注是否有缺血的一站式评估。但是,目前这项技术还未完全用于临床,还在研究当中。总之,随着设备软件的进步,未来冠状动脉 CT的临床科研和应用会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版面编辑:zhangshuo  责任编辑:聂会珍



CIT2016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