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增加,使血管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是一种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其特征是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特征包括间歇性跛行、缺血性疼痛、功能障碍以及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增加,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在全球范围内,PAD代表着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
中国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流行:现状趋势与未来预测
近期,Front Cardiovasc Med发表了中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1],从1990年到2021年,中国的PAD负担显著增加,预计未来25年将继续上升。迫切需要努力减少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如吸烟和代谢性疾病)并加强PAD的预防和管理,包括建立泛血管管理中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中国PAD疾病负担概况及趋势分析
2021年,我国PAD新发病例数达到2.45(2.11~2.85)百万,其中包括1.74百万女性和0.71百万男性。这个数字明显高于1990年,1990年记录了0.92(0.80~1.09)百万例,其中女性为 0.66百万,男性为0.26百万。因此,从1990年到2021年,年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1990年和2021年,女性的PAD发病率都是男性的两倍多。然而,男性的生长速率略高于女性的生长率。
2.各年龄组PAD疾病负担和趋势分析
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男女各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时间趋势。结果表明,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增加。在女性中,所有年龄组的新病例数都显著增加,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尽管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在男性中,所有年龄组的病例数和发病率均显著增加。此外,对不同年龄组与PAD相关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进行了描述性和趋势分析,结果与发病率结果相似。
3.PAD疾病负担的时期和队列相对风险
应用APC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对疾病率结局的影响,包括发病率和DALY率。时期相对风险(RR)显示,女性和男性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之下,队列RR在男女两性中均呈现显著下降。
4.我国未来25年PAD负担预测
研究者采用BAPC模型对2021至2046年的PAD疾病负担进行预测(TABLE 1)。结果显示,PAD患者预估发病人数将从2021年的245万增至2046年的404万,呈快速增长趋势。具体而言,女性患者数量预计从2021年的174万升至2046年的297万(FIGURE 1A),男性患者则从71万增至107万(FIGURE 1C)。然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在女性中仅轻微上升(FIGURE 1B),男性则呈现边际下降趋势(FIGURE 1D)。此外,未来25年伤残调整寿命年数量与年龄标准化率(ASRs)的变化趋势与发病率相似。
既往研究表明,可改变的风险因素约占PAD疾病负担的70%,突出了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可以通过解决吸烟和身体活动等因素来减轻这种负担的程度。在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增加,也加剧了PAD的疾病负担,强调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必要性。预防和管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如卒中和心肌梗死。因此,最近发布的这项中国研究强调了PAD造成的疾病负担的严重性及其管理的必要性。
ESC指南关于下肢动脉疾病管理建议
《2024年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2]给出了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建议:
1.诊断
首先进行踝肱指数(ABI)检查,ABI>0.90但仍然怀疑PAD,则需要行影像学检查或者测量运动后ABI,如果ABI下降>20%,也可诊断PAD。同时指南建议将超声作为PAD诊断和筛查的一线方法(Ⅰ/C),CTA和磁共振动脉成像(MRA)作为进一步检查的常用手段(Ⅰ/C)。而对于存在威胁 肢体的慢性缺血患者,还应完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膝下血管病变,即使患者不适合进行血运重建,也应该进行DSA来评估血运情况,尽量减少截肢范围。对于所有PAD患者,指南建议均应评估患者步行水平。可以采用WIFI量表来评估患者截肢的风险。
2.治疗
2.1 一般治疗
指南推荐在对患者评估之后即开始监督式运动训练(SET)。训练计划应从低中强度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高强度运动。运动训练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步行距离,但是SET对于ABI的改善作用微乎其微。
尽管PAD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很高,但一项评估抗血栓药物对ABI≤0.95的无症状患者的试验中没有显示出抗血栓治疗对MACE或血运重建的影响[3]。因此,对于无症状的PAD患者,不建议系统性接受抗血栓治疗,但抗血栓治疗可以改善有症状患者预后[4]。
目前,指南建议对于有症状PAD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Ⅰ/A),而对于缺血风险较高的无明显出血风险患者则可以使用阿司匹林联合利伐沙班进行治疗(Ⅱa/A)。
2.2 血运重建治疗
(1)主髂动脉病变:一项Meta分析评估了腔内手术和开放手术对于主髂病变(TASCⅡ C~D)的治疗结果,腔内治疗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但开放手术组具有更优的早期和中期一期通畅率,两组患者的二期通畅率相当。指南建议无论是否植入支架,均可以考虑在髂外动脉进行球囊扩张,髂总动脉则可以考虑行一期支架植入术(Ⅱa/B)。
(2)股腘动脉病变:对于需要进行血运重建的患者,无论病变复杂程度以及手术风险如何,均应首先尝试腔内治疗(Ⅱa/B)。对于手术风险低的复杂病变患者,经血管中心讨论后可以考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首选自体静脉移植物(Ⅱa/C)。
(3)膝下动脉病变:膝下病变多见于糖尿病和肾病患者,通常与股浅动脉病变相关,对于严重间歇性跛行患者,在实施股腘动脉血运重建的同时,可以考虑对膝下血管进行重建(Ⅱb/C)。
泛血管中心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300余家泛血管中心的建立标志着血管疾病管理正转向更一体化的模式,其中包括外周动脉疾病的早期筛查与干预[5,6]。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PAD均属于泛血管疾病范畴,其特征是影响不同血管床的相似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因累及器官不同而引发多样化临床表现,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严重肢体缺血及心血管死亡等。此外,PAD被视为全身性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因此,了解中国PAD的当前流行现状及未来趋势,对泛血管疾病管理、医疗资源配置及卫生政策制定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Jianxing Yu, Yuhan Zhang, Qingqing Zhang, et al. Epidemic of 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China: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rediction.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5 Jun 11:12:1571146.
[2] 2024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and aortic diseas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4)00,1-163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e179
[3] Fowkes FG, Price JF, Stewart MC, et al. Aspirin for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screened for a low ankle brachial index: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10, 303(9): 841-848.
[4]汤开,罗明尧,舒畅. 《2024年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解读.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Jan. 2025, 32(1): 14-23.
[5] Guo X. Pan-vascular disease management "Anhui Model". China Hospital CEO. (2023) 2:60–1.
[6] Suzhou Industrial Park Dongfang Huaxia Cardiovascular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Pan-Vascular Management Center. (2016).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