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看似健康的年轻人突然倒下,生命的流逝往往以秒计算。心搏骤停——这种瞬间夺走生命的急症,占全球心源性死亡的50%,却因发病隐匿、救治窗口极短而成为公共卫生难题。心搏骤停往往突如其来,每一秒的延误均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作为一种便携、易操作的急救设备,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显著提高生存率。然而,目前公众对AED的认知仍显不足,许多场所的设备配置也尚未普及。
心搏骤停:未被察觉的致命威胁
根据2019年一项涵盖12个国家的研究显示,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仅为6%~22%,且这一比例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均有很大差异。尽管在识别和治疗可导致心搏骤停的潜在心肌病、心律失常和冠状动脉疾病方面取得进展,但心搏骤停仍占所有心源性死亡的50%左右,占所有死亡的较大比例。
更令人警惕的是,约50%的心搏停搏患者从未被诊断出心血管疾病。心搏骤停是死亡的方式,而非疾病本身,它是独特的,患者在临床死亡后仍有几分钟的复苏机会。
这种“隐匿性”源于多元诱因:从急性缺血、电解质紊乱到遗传性心律失常,甚至运动中的突发电信号异常,均可触发心搏骤停。而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失效,则是压倒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于许多心血管疾病均可能导致心搏骤停,人们甚至可能未意识到自己患有这种疾病,预防和治疗心搏骤停是一项挑战。心搏骤停有不同的特征,在35岁以下的人群中,主要原因是心脏结构和电异常,而在老年人中,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疾病。然而,专家表示,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冠状动脉疾病而出现心搏骤停。
媒体对运动员在运动中晕倒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对年轻人心搏骤停的关注。根据2015年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数据库的一项研究,心源性猝死虽然很罕见,但却是17~24岁运动员在各种运动中死亡的最常见医学原因。
导致35岁以下运动员心搏骤停的大部分原因是遗传因素。在一份运动员猝死登记中,一名心脏病理学家检查了运动员的心脏,研究人员发现,在许多病例中,患者的心脏或冠状动脉没有任何问题,他们是突然、不规律的死亡。如果我们非常全面地研究直系亲属,在40%的家庭中发现遗传的电生理原因。
为了防止此类死亡,一些地区和NCAA已开始在运动员参加体育运动之前对其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措施识别这些年轻人,在伦理或道德的基础上,均必须容易实现和务实。
在美国,心血管疾病筛查包括体格检查和个人及家族病史。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的一份联合科学声明,推荐心电图检查,但不是必需,因为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成本和发生率很高。相反,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推荐十二导联心电图筛查。
大数据显示,在意大利,心电图检查是强制性的。根据2006年的一项研究,心源性猝死率从每10万名运动员年3.6人下降到0.4人。相比之下,2015年NCAA的研究发现,每10万名运动员年心源性猝死率为1.9例。目前,没有一种检查方法可检测所有病例,必须进行反复检查,但最佳的筛查时间是一年还是两年,目前还不清楚。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冠状动脉疾病仍是导致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尽管对发病率的评估不同。心搏骤停可由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急性期引起。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心搏骤停的发病率可能会上升。
专家们一致认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本原则与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相同:更好地筛查心血管风险因素,例如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并在发现疾病时进行有效治疗。
AED如何改写心源性猝死的结局?
当心搏骤停发作时,前几分钟决定生死。据估计,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存活率不足10%。如果被其他人发现,生还的可能性增加一倍;如果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CPR),存活率增加三倍;如果在最初几分钟内进行AED,存活率增加五倍。
心肺复苏术和AEDs已成为提高心搏骤停后存活率的工具,然而,这些方法的部署既是一个医疗问题,也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
由于众所周知的运动员心搏骤停风险,许多地区在体育设施中安装了AEDs。这项政策得到相关研究支持,研究表明心肺复苏术和AED可提高运动中骤停后的存活率——在瑞士为15%~55%,在瑞典高达70%——尽管心搏骤停的发生率保持不变或上升。
最近关于美国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的RACER 2研究表明,2010~2023年的心搏骤停率与2000~2009年相似,但心源性猝死率降低50%。2012年RACER 1研究报告了马拉松比赛中发生的心搏骤停和死亡人数后,比赛的应急准备得到改善。直到RACER 2进行时,所有在马拉松比赛中晕倒的运动员均接受了旁观者的心肺复苏术,几乎所有人均接受了除颤治疗,导致死亡率急剧下降。在某些地区,公共场所(例如交通车站和办公楼)安装AEDs很常见,但在其他地区则不常见。
意大利塞尼加利亚市的居民区均安装有除颤器,以提高在家中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然而,放置AED仅仅是第一步。巴黎的许多公共场所安装有除颤器,但其中40%已停止使用。因此,还必须对AED进行维护。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要求在体育设施中安装AED的法律并未显著增加旁观者使用AED治疗心搏骤停的次数。仅仅有法律仍不够,还需确保操作这些设施的人员训练有素,并让公众了解情况,建议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广泛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美国和欧洲指南规定,每个紧急医疗系统均必须创造一种方式,在有人发生心搏骤停时向公民和急救人员发出警报。
现在的除颤器操作非常简单,它们在整个过程中为用户提供自动语音指导,并给出在患者身上放置手掌跟的图片。对于旁观者的干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非常有用。在许多国家,应用程序会在附近有人发生心搏骤停时发出警示,并显示除颤器的位置,可以帮助人们将除颤器送至患者身边。
综上,我们呼吁社会各界重视AED的推广与培训:公共场所应增加设备配置,学校、企业等机构需定期开展急救演练,普通人也应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唯有让更多人了解AED、会用AED,才能让这样的“幸运”成为常态,让生命不再因“来不及”而逝去。
生命无价,急救有备。愿我们共同努力,让AED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实防线。
参考文献
1.Sudden Cardiac Arrest Victims Often Have No Prior Diagnosis - Medscape - June 24, 2025.
2.Kylie Dyson,Siobhan P. Brown,Susanne May,etal.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survival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Utstein template.Clinical paperVolume 138p168-181May 2019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