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JACC: Case Reports报道了一例21岁发绀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诊疗历程。其独特之处在于患者并存节段性肺动脉高压(PH),通过多模态影像(CT、CMR)明确解剖特征后,多学科团队(MDT)基于风险效益评估选择保守监测策略,避免有创检查,患者5年随访功能状态稳定。病例凸显了复杂先心病合并节段性PH的诊疗挑战,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患者病史及就诊经历
患者男性,21岁,诊断为发绀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小房间隔缺损及主动脉-肺动脉侧支血)。
患者出生后不久因发绀及低氧血症进行性加重确诊,曾接受Rashkind球囊房间隔造口术。当时心脏导管检查显示,左下肺区侧支供血形态提示对应肺区域可能存在肺血管病变,而右肺侧支供血存在严重三分叉狭窄,但远端肺动脉保护良好。该病例经先天性心脏病多学科会议(MDT)讨论,认为患者适合接受外科矫正/部分单源化手术或姑息性干预。
考虑到主动脉-肺动脉侧支血管(MAPCAs)患者存在不均一肺血流,且MAPCAs可能随时间逐渐狭窄,导致其供血的肺段相对灌注不足,通过多模态影像学明确解剖结构,以进一步探讨潜在治疗策略。
检查结果解读
LDFQ
患者存在发绀(吸空气时血氧饱和度86%),无心力衰竭体征。第一心音正常,第二心音单一,心前区可闻及4/6级连续性杂音并向背部传导,外周脉搏正常。
2.心电图
窦性心律,伴右心房扩大(“肺型P波”)及左心室肥厚征象。
3.胸部X线
心房正位,左位心,支气管及心房位置正常。心影呈“靴形”,特征为中央肺血管缺如、右心室肥厚致心尖上抬。
4.经胸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闭锁,右心室严重发育不良并肥厚,三尖瓣发育不良。体循环静脉回流正常,上下腔静脉均汇入右心房。存在非限制性房间隔缺损,形成单心室生理(混合循环)。左心室扩张,功能正常,射血分数保留。胸骨上窝切面可见来自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的侧支血管。
5.CT及CMR结果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双肺野灌注良好。三维成像显示主动脉至肺循环的MAPCAs伴不同程度狭窄,进一步经心脏磁共振(CMR)评估(图1)。右肺血供具体如下(图2):第一支侧支(MAPCA)起自主动脉弓后外侧(可能对应动脉导管未闭部位),于左主支气管水平狭窄;第二支侧支(MAPCA)起自降主动脉上段右侧,管径较大(15 mm),向右上走行供应右上/中肺叶;较小侧支起自降主动脉中段右侧,供应右下肺。左肺血供如下(图3):至少1支大侧支起自降主动脉左侧,供应左下肺叶;存在多发迂曲小血管。肺动脉分支严重发育不良,与主动脉根部肺动脉残端相连(图4)。
图1. CMR显示内脏正位、房室-心室动脉连接一致、左位心、以及正常的支气管和心房位置
(图片摘自:JACC: Case Reports. 2025 Jun, 30 (16) 104249)
图2. CMR显示右肺的肺动脉供血情况
(图片摘自:JACC: Case Reports. 2025 Jun, 30 (16) 104249)
图3. CMR显示左肺肺动脉供血情况
(图片摘自:JACC: Case Reports. 2025 Jun, 30 (16) 104249)
图4. CMR显示严重发育不良的肺动脉分支与主动脉根部肺动脉残端相连
(图片摘自:JACC: Case Reports. 2025 Jun, 30 (16) 104249)
综合判断:不同肺段并存肺过度灌注与灌注不足,提示节段性肺动脉高压(PH)。
6.功能状态评估
采用自行车测力计行心肺运动测试,根据结果判定该患者功能分级为轻至中度受损。
治疗管理(药物/干预措施)
基于心脏磁共振的综合评估,且患者无临床症状恶化,先天性心脏病多学科团队(MDT)考虑到心导管检查的潜在风险及评估肺血管阻力的挑战(尤其存在多灶性血供时),决定不实施该检查。事实上,心导管检查耗时费力,需使用大量对比剂,可能损伤重要侧支血管及分流路径,导致严重后果。MDT最终决定采取保守治疗策略,密切监测病情,若患者功能状态恶化,可考虑未来行姑息性干预(姑息性分流术,或对存在狭窄的主动脉-肺动脉侧支血管进行支架扩张,或外科分流术)。
转归与随访:患者在近5年随访中功能状态保持稳定,未见明显恶化。
临床启示:基于典型病例的分析
节段性肺动脉高压(PH)指PH累及一个或多个肺叶且程度不一,其余肺叶血压正常。该概念最初由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呼吸学会《PH诊断与治疗指南》引入。尽管最新ESC/欧洲呼吸学会PH指南已修订节段性PH的主要临床分类,美国心脏协会近期科学声明仍强调将其归为第5类(机制不明或多因素所致PH)。
外科干预是创建整合统一肺血供的有效手段。传统方法包括分期MAPCAs单源化手术或肺康复治疗,具体为吻合同侧MAPCAs以统一血供,若存在中央肺动脉则将其纳入。对于存在肺段低灌注症状的患者,也可采用体肺分流术维持肺血流,促进发育不良的中央肺动脉生长。其他姑息措施包括对存在狭窄的MAPCAs进行支架扩张(联合或不联合支架置入术)。
肺血管扩张剂是针对节段性PH的药物选择,但根据ESC指南,PH治疗对节段性PH的疗效仍存争议。MAPCAs远端病变与肺血管结构病变相似,支持肺血管扩张剂的有效性,但其潜在风险包括:①在MAPCAs无狭窄的支气管肺段增加肺血流,导致心脏容量负荷过重;②引发再灌注肺损伤和/或肺水肿(尤其在动脉压力正常但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中);③诱发继发性PH;④导致通气-灌注不匹配;⑤可能引起咯血。
鉴于潜在不良反应及数据不足,MDT选择保守策略,避免特异性治疗以维持患者稳定的功能状态,并确保密切随访和细致监测。
总结
节段性PH病情复杂,需借助多模态成像技术进行全面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和CMR等先进三维成像技术对显示肺动脉及MAPCAs至关重要,有助于术前规划及治疗决策。患者独特的解剖结构及有限的临床数据凸显了其预后的不确定性。
资料来源:Panayotis K. Vlachakis, et al. Segmental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The Role of Multimodality Imaging. JACC: Case Reports. 2025 Jun, 30 (16) 104249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