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医学领域,肺动脉高压(PAH)作为一种由肺血管重塑引发的罕见且严重的疾病,始终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疾病导致右心室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PAH患者诊断年龄的增大及合并症的增多,肥胖作为其中一种常见的合并症,其对PAH患者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Clin Res Cardiol刊登的一项研究,探讨了不同体重指数(BMI)类别对PAH患者右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BMI与PAH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复杂关系,还强调了体重管理在PAH治疗中的重要性,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肺动脉高压与肥胖: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由肺血管重塑引起的罕见疾病,其特征为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导致右心室负荷过重,最终可能引发右心室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PAH患者的诊断年龄逐渐增大,且往往伴随有多种合并症,其中超重或肥胖尤为常见。肥胖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不仅影响心脏的形态和功能,还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加剧PAH的病理进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慢性心血管疾病中,肥胖却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一现象被称为“肥胖悖论”。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肥胖或瘦弱对PAH患者右心功能和生存率的影响,对于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概述
研究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7年5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海德堡大学医院肺动脉高压中心首次诊断为PAH的成年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研究排除了未成年患者、急性心脏失代偿患者以及存在先天性心脏异常的患者,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患者被分为体重不足(BMI<18.5 kg/m2)、正常体重(BMI 18.5~25 kg/m2)、超重(BMI 25~30 kg/m2)和肥胖(BMI > 30 kg/m2)四组。研究通过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右心导管术(RHC)、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测试、血气分析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评估手段,收集了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生存率等关键数据,并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
BMI与PAH患者生存率:关键发现
1.患者基线特征与BMI分布
在纳入研究的2055个数据集中,共有755名PAH患者符合研究条件。这些患者中,女性占62.5%,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44.9%为特发性PAH,64.8%的患者WHO功能分级为Ⅲ或Ⅳ级。根据BMI分类,体重不足的患者占1.99%,正常体重的患者占32.85%,超重患者占33.91%,肥胖患者占31.26%。
2.生存率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BMI类别的PAH患者在生存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BMI<18.5 kg/m2的患者生存率最差,而BMI>25至30 kg/m2的患者则表现出最佳的生存率。这一发现表明,在PAH患者中,适度的体重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图1. 不同BMI组PAH患者生存率分析
(图片摘自:Clin Res Cardiol. 2025 Jun 24.)
3.心脏输出量与性别差异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BMI组间的心脏输出量(CO)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与性别密切相关。具体而言,男性患者在不同BMI组间的CO差异更为显著,而女性患者则相对较小。这一发现提示,在PAH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中,应充分考虑性别因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图2. 不同BMI组PAH患者心输出量分析
(图片摘自:Clin Res Cardiol. 2025 Jun 24.)
4.多变量生存分析与独立预测因子
通过多变量年龄调整生存分析,研究确认了BMI状态、性别以及右心室功能是PAH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BMI状态作为可干预的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BMI<18.5 kg/m2的PAH患者,应给予更加密切的监测和强化治疗,以改善其预后;而对于BMI>25至30 kg/m2的患者,则不必过分强调体重的减轻,因为适度的体重增加可能对其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5.右心室泵功能
研究还发现,体重不足的PAH患者中右心室泵功能过度活跃的发生率最高,达20%。随着BMI的增加,过高心输出量的发生率逐渐降低。这一发现揭示了体重不足与右心室功能异常之间的潜在联系,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临床意义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BMI类别对PAH患者右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视角。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体重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PAH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而体重不足则与较差的生存率密切相关。这些发现对于优化PAH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而言,对于BMI<18.5 kg/m2的PAH患者,临床医生应给予更加密切的监测和强化治疗,以改善其预后;而对于BMI>25至30 kg/m2的患者,则不必过分强调体重的减轻,因为适度的体重增加可能对其预后产生积极影响。此外,研究还揭示了性别因素在PAH患者心脏功能中的重要作用,提示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应更加关注性别差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展望未来,本研究领域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例如,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BMI类别PAH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差异,以揭示其预后差异的内在原因;同时,也可以探索针对不同BMI类别PAH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未来有望通过更加精准的临床评估和预测模型,为PAH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资料来源:B Egenlauf, M Braun, V Schiffer, et al.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obesity: a cross-sectional cohort study with survival follow-up. Clin Res Cardiol. 2025 Jun 24.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