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T2DM)作为心血管及肾脏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二者在患者群体中呈现出较高的共患率。对于T2DM患者而言,做好高血压的筛查、动态监测及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是改善其疾病预后的重要环节。基于此背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与肥胖学组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多学科专家制订了《成人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通过七大问题,系统阐述T2DM患者的高血压管理要点。涵盖未诊断高血压患者的筛查方式与频率、已诊断患者的血压监测手段及时长、控制目标、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选择等,旨在为临床提供全面指导,提升我国T2DM患者高血压筛查、监测和治疗的整体管理能力。
问题一:未诊断高血压的T2DM成人如何进行高血压筛查?
1.推荐意见:所有未诊断高血压的T2DM患者在就诊时均应进行血压测量(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当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不足以确立或排除高血压诊断时,可考虑选用动态血压监测(中等质量证据,有条件推荐)。建议每3~6个月至少进行1次血压监测(中等质量证据,有条件推荐)。当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较多或合并心血管疾病时,可适当增加血压监测频率(中等质量证据,有条件推荐)。
2.实践要点:T2DM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升高。血压测量作为一种常规无创低成本的检查方法,应在就诊前或就诊时常规开展,有利于早识别和早治疗高血压,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来的心血管事件及终末期肾病(ESKD)风险。总体而言,诊室血压测量的风险很小,但应注意有“白大衣高血压”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诊室血压测量值异常升高的患者可考虑休息后复测。
鉴于T2DM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高于非糖尿病人群,且有较高的心肾疾病风险,有必要采取更频繁的血压监测策略。对于没有诊断高血压的T2DM患者,应每3~6个月至少进行1次诊室血压监测。当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较多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血压监测频率,必要时开展家庭血压监测。
问题二:成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监测优选何种方式?
1.推荐意见:对于成人T2DM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建议开展家庭血压监测(中等质量证据,有条件推荐)。
2.实践要点:家庭血压监测应注意选用通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注意交代患者记录监测结果,就诊时可与诊室血压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对于血压波动较大,且诊室血压与家庭血压测量值差距较大的患者,可考虑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
问题三:成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监测频率如何选择?
1.推荐意见:合并高血压的T2DM患者每月至少进行1次血压监测,首选家庭血压监测(低质量证据,强推荐)。
2.实践要点:增加血压监测频率有助于血压控制达标,对于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至少每月进行1次血压监测,推荐使用家庭血压监测。对于近期调整过降压治疗方案的患者,可适当增加血压监测频率。复诊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增减,间隔不长于半年。
问题四:成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如何设定?
1.推荐意见:成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应采用个体化血压控制目标,大多数人适合<120/80 mmHg的血压控制目标(高质量证据,有条件推荐),而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低血压、晕厥风险较高的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可放宽至130 mmHg或140 mmHg(高质量证据,有条件推荐)。
2.实践要点:有高质量证据表明将收缩压降至120 mmHg 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但却使跌倒等低血压相关事件的数量倍增。对于大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而言,跌倒等低血压相关事件的基线风险较低。如进一步降低血压不会显著增加治疗负担,则可考虑采用<120/80 mmHg 的血压强化控制标准。但对于有一定跌倒风险,特别是基线脉压差较大的患者(如≥65岁),可适当放宽血压控制目标至130/80 mmHg或140/90 mmHg。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在确保跌倒风险可控、舒张压不低于50 mmHg、常规降压药物可实现的前提下可采用血压强化控制目标。有条件的患者可参考既往无高血压和(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时的血压水平制订个体化的血压目标。
问题五: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如何在T2DM标准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1.推荐意见:所有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均应通过健康教育限制饮食中的钠摄入(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可考虑使用钾代盐(中等质量证据,有条件推荐)。
2.实践要点:合并高血压的T2DM患者在实施糖尿病生活方式管理的基础上,应限制钠盐摄入(通常<6 g/d)和进行高血压相关的健康教育,以控制血压,降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ESKD风险。对于生活在热带地区或体力活动较大的患者,钠摄入可适当放宽。对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钾代盐有助于控制钠的摄入,但应尊重患者及家属的口味偏好。
问题六:成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优先选择哪类降压药物?
1.推荐意见:成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首选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其次为钙通道阻滞剂(CCB)类(高质量证据,强推荐)。
2.实践要点:在合并高血压的T2DM患者中,降压药物首选ARB或ACEI类,可降低死亡风险和肾脏终点事件风险,其次为CCB类。在选用降压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个体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
问题七:成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或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时,是否需调整已有降压药物剂量或方案?
1.推荐意见:合并高血压的成人T2DM患者应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或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时,无须调整原有降压药物剂量或方案(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
2.实践要点:成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SGLT2i时,通常无须对原有降压药物作剂量调整。但对于跌倒风险较高的人群,可考虑减少降压药的剂量。成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GLP-1RA,无须对原有降压药物作剂量调整。
图1. 本共识推荐意见总结,包括高血压筛查、血压监测、生活方式干预和治疗策略等
(图片摘自: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 17(6): 670)
资料来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与肥胖学组, 中国高血压联盟. 成人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 17(6): 667-679.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