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

心脉防预站丨生活方式双重干预:饮食与睡眠规律对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协同价值

0 0

编者按:心血管疾病(CVD)作为全球死亡率首位疾病,其预防策略始终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核心议题。近年来,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知,但饮食与睡眠这两大行为因素的联合作用却长期被忽视。Nutrients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来自多族裔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ESA)的成果,系统揭示了饮食质量与睡眠规律对CVD风险的交互影响——当低质量饮食与不规律睡眠共存时,个体CVD发病风险较健康生活方式者升高56%~70%[1]。这一发现为心血管预防策略提供了全新视角:单一行为干预或许不足以应对复杂的代谢挑战,而同步优化饮食与睡眠模式可能成为降低人群CVD负担的关键突破口。


一、研究背景


1.心血管疾病的全球负担与生活方式干预的必要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179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2%。在美国,CVD每年导致约65万人死亡,每36秒就有一人因CVD离世。尽管医学技术进步使急性事件救治能力提升,但疾病预防仍是降低整体负担的基石。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生命 Essential 8”健康指标中,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均被列为核心干预靶点。


2.饮食与睡眠:独立作用与潜在交互


长期以来,饮食质量与睡眠健康被视为独立的CVD危险因素。高质量饮食(如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可通过改善血脂、血压和炎症状态降低CVD风险,而睡眠不规律则与胰岛素抵抗、交感神经激活和内皮功能障碍相关。然而,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两者存在双向关联:睡眠剥夺会导致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而不健康饮食可能破坏昼夜节律。这种 “行为联动” 是否会协同升高CVD风险,此前缺乏大规模前瞻性研究验证。


二、研究结果与结论


1.研究设计与人群特征


该研究纳入MESA队列中1782名无CVD病史的参与者(55%为女性,平均年龄68岁),通过7天评估睡眠规律(包括睡眠时间点*和睡眠时长※的个体内标准差),采用替代健康饮食指数2010(AHEI-2010)评估饮食质量,并随访至2020年(中位随访8.8年)。研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因素等混杂变量,重点分析饮食与睡眠规律的联合效应。


2.低饮食质量与不规律睡眠显著升高CVD风险


单一因素影响:低AHEI评分(饮食质量低于中位数)者CVD风险较对照组升高35%;入睡时间标准差≥60分钟(睡眠时间点不规律)者风险升高21%,睡眠时长标准差≥90 分钟(睡眠时长不规律)者风险升高25%。


联合作用更强:当低饮食质量与睡眠时间点不规律并存时,CVD风险升高56%(HR=1.56,95% CI:1.03~2.37);与睡眠时长不规律并存时,风险升高70%(HR=1.70,95% CI:1.09~2.67)。这一联合效应显著高于单一因素影响,且与两者独立效应的简单叠加相近。


3.联合效应的稳定性与交互作用分析


敏感性验证:在调整轮班工作、BMI、血糖、血脂等传统CVD风险因素,以及失眠症状、昼夜偏好等其他睡眠特征后,联合效应估计值保持稳定。例如,调整代谢风险因素后,低饮食质量+睡眠时间点不规律的HR仍为1.53(95% CI:1.01~2.33)。


无显著交互作用:通过相对超额风险归因(RERI)和乘积交互项分析,未发现饮食与睡眠规律间存在相加或相乘交互作用。例如,睡眠 timing 与饮食质量的 RERI 为 - 0.05(95% CI:-1.00~0.66),提示联合效应接近两者独立风险的线性叠加。


4.人群分布与临床相关性


风险人群特征:约23%的参与者同时存在低饮食质量和睡眠时间点不规律,15%同时存在低饮食质量和睡眠时长不规律。这些人群的CVD事件发生率(155.1/10000人年)显著高于健康生活方式组(108.5/10000人年)。


剂量-反应关系:通过连续变量分析发现,AHEI评分每降低1个标准差,联合睡眠不规律的CVD风险呈梯度上升趋势,提示行为改善的程度与风险降低幅度相关。


三、研究启示与意义


1.临床实践:从单一干预到多维管理


该研究明确了“饮食-睡眠”双重干预的必要性。临床工作中,对CVD高危人群的评估应同时涵盖饮食质量和睡眠规律。例如,通过AHEI问卷快速筛查饮食模式,借助智能工具或睡眠日记评估睡眠规律性。对于同时存在两者异常的患者,干预策略需同步推进:如制定结构化饮食计划的同时,实施睡眠卫生教育(如固定作息、睡前禁食),可能比单一干预获得更大获益。


2.公共卫生:聚焦高风险行为集群


研究发现约1/5人群存在“低饮食质量-不规律睡眠”行为集群,这部分人群构成了CVD预防的重点目标。公共卫生政策可考虑设计整合性干预项目,如在社区健康中心提供“饮食-睡眠”联合咨询,或在健康计划中纳入两者的行为监测与改善工具。此外,针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群体(研究中该群体更易出现行为集群),需通过政策干预降低健康行为门槛,如补贴健康食品、提供灵活工作时间以保障规律睡眠。


3.机制探索与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本研究未发现饮食与睡眠的生物学交互作用,但两者共享的代谢通路(如昼夜节律-胰岛素轴、炎症网络)仍值得深入探索。未来研究可关注:


动态行为变化的影响:如饮食改善对睡眠规律的正向调节是否进一步降低CVD风险;


种族/性别差异:MESA研究因样本量限制未分析亚组效应,而不同人群的行为易感性可能存在差异;


生物学标志物中介作用:如C反应蛋白、褪黑素水平是否介导了“饮食-睡眠”联合效应。


总结


当低质量饮食与不规律睡眠并存时,CVD风险的叠加效应具有明确的临床警示意义。在强调健康饮食和规律睡眠重要性的同时,更应关注两者的联合影响。实践中,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工作者应将这一发现转化为行动:即使无法立即实现两项行为的完全优化,改善其中任意一项(尤其是饮食质量)也能带来显著获益,而同步干预则可能产生“1+1>2”的预防效果。


未来,随着“行为医学”与“精准预防”的融合发展,这种多维生活方式管理模式有望成为降低人群CVD负担的关键支柱。


*睡眠时间点:指每天入睡和起床的时间点,反映睡眠在昼夜节律中的分布规律。


※睡眠时长:指每天实际的睡眠时间长度,即从入睡到起床的总时长。


资料来源:Kaitlin S Potts, Claire Veldkamp, Alexis C Wood, et al. The Joint Association of Diet Quality and Sleep Regularity with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Nutrients. 2025 May 22;17(11):1750.

我要留言

◎如果您对我们有任何建议,欢迎您的留言。